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踢球舞又叫彩球舞、碰球舞,源于我國2000多年前的“踢鞠”、“蹴鞠”,我國古代的“蹴鞠”即“踢鞠”,原為一種軍事體育運動,漢以后逐漸流入宮庭和貴族官宦之家,并以單純軍事體育游戲運動,逐漸向競技“蹴鞠”和“蹴鞠舞”兩方向上發展。如唐宮庭“蹴鞠”比賽已設置了球門、球網、裁判等,形成了類似現代足球運動的雛形,被認為是現代足球運動的源頭。另一類“蹴鞠”則通過音樂、舞蹈的結合,藝術化為一種宮庭、民間共同喜愛的舞蹈,并于唐宋期間跟隨中原仕民南遷傳入泉州。
現今流行閩南的“彩球弄”,據老藝人郭善橋(1902-1989)、吳孝曾(1917-1977)、張子賢(1911-1980)介紹,約始于唐宋時期,乃由戲曲(主要是梨園戲)表演而流向民間,經民間藝人的改造,又與民間藝術(如高蹺)相融匯而逐漸形成的,多在逢年過節、迎神賽會、婚壽喜慶之際在廣場或踩街游舞時表演。表演人數靈活,六至八人亦可,十余人亦行;一般均按娘、婢、女丑等角扮演,除司球者外,余皆為女性。其表演大致可分為“舞臺彩球”、“踩街彩球”和“高蹺彩球”三種類型。表演內容與動作基本類同,但“高蹺彩球”因受高蹺的制約,動作上不如其它兩種翻躍自如。內容主要表現閩南農民于勞動之余,載歌載舞戲彩球的情景,具有濃郁的生活情趣。“踩街彩球”主要是在大規模的踩街活動中,走街串巷,邊舞邊行進表演。閩南一帶至今還相當盛行。“彩球弄”舞隊組成,一般為男一人舞彩球,彩旦一人,彩婢(青年姑娘)四或六人。而手執洞簫、南琵、月琴、二胡以及打擊樂“小叫”、“銅鐘”、“響盞”的演奏者隨后,演奏《翁魚疊》樂曲為舞者伴奏。舞蹈開始,球手手持一柄彩球,左抖右滾,逗引得村姑、彩婆戲球不止;最后于歡快、嬉鬧氣氛中結束。層次綿膩,表演生動,有捧球、爭球、托球、踢球、頂球等技巧,主要運用戲曲舞蹈中的“整冠”、“疊步”、“磨腳”、“小跳步”、“云手”、“托掌”、“托肩”等動作,也吸收龍舞、獅舞以及雜耍、武術動作,如“腳尖點球”、“背滾球”、“肩頭頂球”、“探海”、“飛叉捧球”等,更增添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極富觀賞性,有著很高的舞蹈藝術價值。
踢球舞源遠流長,至今保存2000多年來我國古老“蹴鞠”的面貌和風韻,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3299起1泰國曼谷、芭提雅雙飛五日游*尚品泰國
¥2380起2泰國曼谷+芭提雅+金沙雙島出海美食經典6日游*泰有魅力
¥918起3泉州到武夷山高鐵三日游
¥273起5莆田湄洲島、媽祖文化園祈福一日游
¥1999起6「中班機」泉州普陀山飛機3日游SC
泉州三日游怎么玩?經典游攻略 來自:泉州
普陀山三日游攻略 來自:泉州寶中旅行社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求什么最靈? 來自:建筑史學
想到了就去普陀山,超全拜佛攻略 來自:普陀山
世遺圖鑒:閱盡千年泉州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
泉州半城煙火半城仙,難忘故鄉一抹紅 來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