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長汀:打造典范,以旅助興

來源:福建日報 060719 更新: 人氣:1033 關鍵詞:

 6月1日,在長汀縣三洲濕地公園,一年一度的楊梅采摘節迎來了第十六屆開幕式。雖然隨時可能迎來強降雨,但并沒有澆滅游客們的熱情,仍有1000多人到場。

  楊梅和濕地公園是三洲鎮兩張著名的旅游名片。近年來,隨著濕地公園景區不斷完善升級以及“楊梅振興”行動的展開,三洲鎮人氣愈濃,成為當地新的網紅打卡點之一。

  今年,長汀實施試點帶動示范,打造一批鄉村旅游試點村,確定了18個全省“千村試點萬村推進”遴選村和3個市級鄉村旅游試點村,三洲鎮三洲村便是其中之一。通過打造,這些村落不僅將成為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展示窗口,更將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城郊村 現代農業美村富民

  “你看這些房子,原先不規范的屋頂搭蓋都沒了,統一建設了徽派樹脂瓦屋頂,房屋風格更加整潔、美觀。”走進策武鎮南坑村,村黨支部書記沈騰香領著記者參觀。一棟棟現代化的小樓房、整齊劃一的裝飾風格、整潔的房前屋后環境……每次來到南坑村,記者總能發現令人欣喜的新變化。變化的不僅僅是房屋,在道路兩旁,除了原先的銀杏樹,新增的一串紅、三角梅、月季、菊花等花卉給村莊帶來了一片靚麗。

  數十年不輟的水土流失治理,南坑村經歷了從“荒山”到“綠洲”,從“難坑”到“富谷”的蝶變。如今,綠水青山成為南坑村最引以為傲的財富,引領著鄉親們脫貧致富。

  走在南坑村,只見道路兩邊的稻田里一片綠色,或種水稻,或種蔬菜,不時能看見村民在田里忙碌。一個多月前,這些土地上還種滿草莓。如今,在山青水綠地肥的南坑村,草莓采摘成為一塊招牌。從11月至次年4月,每逢周末和節假日,草莓園會吸引來眾多游客。去年,南坑村全村22戶農戶種植草莓70多畝,戶均增收4萬多元。

  “這幾年草莓種植規模年年擴大,但還是無法滿足游客們的采摘需求,今年村里將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達百畝以上,并有更多農戶參與種植。”沈騰香說,以草莓種植為主,村里還積極引導農戶參與建設融入休閑觀光元素的現代農業基地。去年,全村建立大棚蔬菜基地50畝、蘭花基地10畝,并發展淡水養殖130畝。

  草莓采摘持續火爆,但采摘完后卻存在近7個月的空檔期,如何接續?南坑村把眼光繼續瞄準了觀光農業。今年,村里流轉出100多畝土地,計劃建設高優農業觀光園。“集種植、采摘、觀賞、親子體驗于一體,做到游客全年來都有東西可看可玩可摘。”沈騰香說。

  汀江畔 景區果園比翼齊飛

  三洲楊梅由于其果大而甜名聲在外,種植規模最大時達近萬畝。但近兩年由于各種原因,三洲楊梅種植規模銳減。

  今年,三洲實施“楊梅振興”行動,計劃利用3年時間,補擴種5000畝楊梅,提升“三洲楊梅”品牌,目前已種植1700畝。“這項行動將實現楊梅種植從單一品種向多品種轉變,采摘期由原來的15天提升至今后的40天,更利于游客采摘。”三洲鎮武裝部長俞金寶說。以楊梅采摘為核心,三洲持續打造“百果園”,流轉3200畝荒山種植楊梅、柑橘、臍橙等36種水果。“目標就是月月有果采,天天有花看,做到一年四季的水果采摘無縫銜接。”

  在三洲濕地公園旁的汀江河畔,34輛大小不一的白色房車整齊地排列在空地上。這座今年初開放的房車露營地自開放以來便成為游客們的新寵,營地房車可容納4~6人居住,每到節假日,這里便熱鬧非凡。“臨汀江和濕地公園,白天游園垂釣,晚上燒烤‘K歌’,還能就著水聲蛙聲入睡,別有一番風味。”俞金保說,現在每逢假日得提前預約才能訂到房車,周末也不例外。房車營地的開放,讓三洲濕地公園的景區配套日益豐富,而濕地公園景區4A級提升工程也在著手進行。根據計劃,當地目前正推進房車營地旁的游客服務中心、美食一條街項目。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是如今汀江三洲段的真實寫照。按照規劃,三洲提出利用10公里寬闊水面,通過飛越汀江水上、小火車及游船漫游汀江等項目,打造閩西地區最大的集極限體驗、悠閑漫游、親子度假、運動賽事于一體的水上活動項目旅游景區的目標。

  “先有三洲,再有汀州。”這是當地流傳甚廣的一句話,三洲鎮歷史底蘊之深厚由此可見一斑。在楊梅與濕地公園之外,文化成為三洲鎮發展旅游產品的重要支撐。當地爭取500萬元資金,對7棟古建筑進行修繕,并整飭60多棟民居的文化故事、家風家訓,提升“古進賢鄉”的三洲文化旅游品牌。在古村落外圍,百畝花海項目接近完成,計劃種植100畝的網紅花——芝櫻花已完成種植70畝,形成田園風光與古村落融合的美景。

  顯特色 紅綠資源各盡其用

  5月30日,走進河田鎮露湖村,這個曾經水土流失嚴重的村子,如今在青山上種起了“金山”,無患子、黃花遠志等林下經濟作物隨處可見,為村民們帶來持續穩定的收入。

  在這塊綠水青山的土地上,長汀縣綠之夢家庭農場場主易小貞,收獲的不僅是金山銀山,還有滿滿的成就感。幾年來,農場流轉土地230畝,建立了果蔬觀光采摘區、河田雞生態養殖區、花卉苗木銷售區、科普教育區、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區、農耕體驗區等,形成了互聯網+基地+體驗的立體運營模式。“現在,我的農場也是旅游服務中心,為游客設計生態游、紅色游、古城游3條路線,還能提供采摘、觀光、親子活動等豐富選擇。”易小貞說,農場現有的農業+教育+旅游的創新模式,去年收入達800多萬元。

  在數十公里外的南山鎮中復村,這個充滿紅色基因的村子,持續利用“紅軍長征第一村”引擎,在紅色旅游的快車道上急速前進。當地先后投入3000多萬元對中復村紅軍長征出發地舊址群及松毛嶺戰地遺址群進行修繕恢復,不斷加大紅色文物普查力度,深入收集紅色舊址、紅軍標語、紅色口述故事等文化遺存,常態化開展文物安全隱患排查,有效保護紅色旅游基礎資源。

  在紅軍長征出發點舊址旁的工地上,總投資1.5億元的長征出發地旅游基礎設施暨紅色文化創意基地建設項目一期正在緊張施工;總投資1352萬元的松毛嶺戰地遺址(長汀)保護開發工程開始旅游公路改造項目施工;6.4千米步行道、露天停車場、旅游廁所等正在加快推進……一個個項目,讓當地朝著AAA級景區建設目標穩步邁進,今年第一季度當地共接待游客4.4萬人次。

  綠色與紅色,引領脫貧致富,帶動鄉村旅游,一個個村子結合優勢資源,在發展的道路上你追我趕。“鄉村振興,從聚人氣開始,而發展鄉村旅游,關鍵就是根據實際,分類施策,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村容村貌整治、特色景觀打造,來發展旅游,帶動臨近村發展。”長汀縣委鄉村振興辦公室副主任吳斯榮說。

  長汀縣提出,全縣18個鄉鎮要各打造1~2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典型。“通過示范村的打造,以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吳斯榮說。

  記者點評>>>

  鄉村旅游要做出特色與品牌

  鄉村旅游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方式,但對于各村鎮來說,發展鄉村旅游卻并不是一條萬能通用的路子。擁有特色的優勢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前提與基礎。于長汀來說,根據實際將鄉村旅游具體分為了城郊型、生態型、紅色型等多種類型。南坑村、三洲村和中復村是長汀頗具代表性的三個村,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從而成為此次市級鄉村旅游示范點。三村抓住了農業采摘、自然環境、紅色資源等優勢,針對性地做出特色,做出品牌,既做到了旅游資源的豐富性,也能避免相互間的同質化競爭。具體到各村各鄉鎮,就是要立足本地,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而通過示范點的打造,帶動周邊村鎮的發展,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的要義之一。歸根結底,不管是發展何種類型的鄉村旅游,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都是伴隨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全媒體記者 戴敏 通訊員 陳天長 張建)


旅游攻略

周邊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