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mountshootingschool.com-最新中文av岛国无码免费播放,国内精自线一二三四2021,一本到视频在线播放,日韩AV毛片无码免费

石湖碼頭shihumatou

林鑾渡就是以“林鑾”命名的渡口,位于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西北。林鑾,字安東,唐代泉州東石人,世代以航海為業,是著名航海家,曾首...
詳細介紹

林鑾渡就是以“林鑾”命名的渡口,位于石獅市蚶江鎮石湖村西北。

林鑾,字安東,唐代泉州東石人,世代以航海為業,是著名航海家,曾首航勃泥(加里曼丹島),是泉州晉江與南洋(東南亞)群島航線的開拓者。

據清代蔡永蒹所著的《西山雜志》里記載,林鑾的先祖林尚書因“五胡亂華”躲避兵禍,從河南洛陽沿水路南下到晉江東石定居。南北朝時期,北方內陸戰亂不斷,陸上絲綢之路近乎中斷,林氏家族借此有利時機,開拓海上貿易,自東晉到唐乾符年間,經三百余年,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唐王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泉南一帶抓住對外通商的契機,在各港口展開海上貿易,并逐漸活躍,繁榮昌盛。泉州也一舉躍升為與廣州、寧波、揚州齊名的全國對外貿易四大港口之一。

那時候的林鑾也不失時機地擴大海上貿易。唐開元八年(720年),林鑾就擁有大船數十艘,航行于東南亞一帶。銷售絲綢、陶瓷等,買回楠木、象牙、茴香、犀角、樟腦。因經營有方,利潤豐厚,為了滿足快速發展的航運需求,林鑾在唐開元年間(713—741年)投入巨資,用了近20年的時間,請善于造塔的工匠周仰在沿海造了七座石塔,作為引航航標。

七塔造成后,使林鑾如魚得水。唐天寶年間(742—755年),他雄心勃勃地命令屬下在后湖窟造船,船材多來自渤泥(加里曼丹島)。據載,船長十八丈次,高四丈五尺余,寬四丈二尺許,作圓尖形;主桅高十丈有奇,分上下二層、十五個貨倉,可容載貨物三萬余擔。林家像這樣的大船,鼎盛時期多達百艘。不難想像當時林鑾在“海絲”路上決非躑躅獨行,而是千帆競發中令人刮目相看的一員。

林鑾還在桂林(井林)設倉庫、種植龍眼樹;在菌柄紡麻,以上下木柄合成船繩,在北港的新店開售貨場;池店、五店市、福埔、佘店是接待番商的館驛。

船體噸位的提高,需要更深更寬的航道和碼頭,同時,為了貨物就近集散,林鑾在泉州灣南岸石湖港的西南側,建造了一個巨大的古渡頭(林鑾渡),方便與池店、五店市的聯系。

選擇林鑾渡是非??茖W的。該渡口位于晉江出海口的南岸,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流量較大,航道較深,且處于礁石之中,地質穩固,利于建設碼頭。

古渡頭的引堤又稱“通濟橋”, 建于二座天然巖石間,全長113.5米,末端向東,呈曲尺狀。主體長70米,寬2.2米,高2.41米,為長石縱橫筑砌而成,上橫石板,現保存完好,是研究泉州海外交通歷史及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實物資料。古渡頭及引堰均嵌砌于海底礁石盤上,再用每條數噸重的巨石砌筑而成,十分牢固。礁盤邊緣鑿了許多石鼻孔,是用來系纜泊船的。渡頭裝有木吊桿以便裝卸貨物。

北宋元祐年間,由于泉州海外交通貿易的進一步發展,林鑾渡進行擴建,與海邊一塊巨石相連接,成為一個頗具特色的順岸碼頭。林鑾渡也因此成為11—14世紀泉州港水水轉運和水陸轉運的重要碼頭。2006年林鑾渡作為泉州港古建筑的一部分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鄭和下西洋的艦隊就曾停靠在這里,解放后還曾在渡口的淤泥中,發現了鄭和船隊遺留下的鐵錨,重達758.3公斤,現在由泉州海交館收藏。

來到林鑾渡,古老的碼頭面對茫茫大海,緊依在天然的巖石上,石坡上鑿有數條石級階梯。遙想當年“香舶”靠岸時,各國商賈、水手們是從這里上岸,而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從這里延伸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