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翔安區是福建省廈門市所轄的一個區,2003年10月19日翔安區正式掛牌成立,地處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前沿,位于廈門市東部、以北,東北與泉州市接壤,南部隔海與廈門島、金門島相望,居廈漳泉閩南“金三角”中心地帶。
2003年09月,廈門市區劃調整,原同安區一分為二,拆分為同安區和翔安區,翔安半島正式交權于廈門市。翔安半島與廈門島之間的海域自古名曰潯江港,是大船進入同安東咀港的主要通道。全區三面環海,海域面積134平方公里(廈門344平方公里),占全市39%,海岸線長75公里[1] 。
2018年11月,翔安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2]
201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63.8億元,增長9.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96.2億元,增長10.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財政總收入66.95億元,增長6.3%;[3]
位置境域
翔安區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廈門市東部,北緯24°32′~24°50′,東經118°10′~118°27′。東、北面與泉州南安市交界,西面與同安區接壤,南面隔海與廈門島、金門島相望。大陸東西端跨度最長約17公里,南北端跨度最長約33公里。[10]
地形地貌
大嶝灘涂
翔安地貌可分為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灘涂、海岸、島礁等類型。
翔安地勢由東北向東南傾斜,成梯級下降。最高點位于新圩高侖頭山,海拔946.1米。[11]
氣候特征
位于內厝鎮坑內的鴻漸山
翔安氣候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用5天平均氣溫小于10℃為冬季、大于22℃為夏季、兩者之間的為春秋季的標準劃分,翔安區春季約有97天(2月11日~5月18日),夏季有152天(5月19日~10月17日),秋季有87天(10月18日~次年1月12日),冬季有29天(1月13日~2月10日)。其中夏季長達5個月,冬季只有1個月。[12]
風景名勝
編輯
香山省級風景名勝區
香山巖景區:古寺、古跡、廟會
香山巖景區山巒疊嶂,連綿十六個山峰,橫貫二十八公里。位于廈門市翔安區的東南部,地處廈門、漳州、泉州、金門“閩南四地”的中心地帶,香山原名荒山,海拔176米。南宋紹興年間,首仕同安縣主簿的理學大師朱熹,曾數次登臨,因此山風景優美,草木皆香,逐將其改名為香山,并留下墨寶譽其為“真隱處”。香山巖景區主要景點有古寺、古跡、名勝和廟會活動。呂塘景區特色是古樹、古厝、古戲。[28]
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
呂塘景區:古樹、古厝、古戲
英雄三島戰地觀光園坐落在大嶝島東南端,占地八萬七千多平方米。戰地觀光園設有“世界之最大喇叭”、“八.二三炮陣地遺址”、“英雄雕塑廣場”、“戰地坑道”、“英雄三島軍民史跡館”、“軍事武器陳列館”、“國防教育館”、“祖國和平統一展覽館”、“空飄海漂史跡陳列館”等。[29]
文化藝術
編輯
人文景觀
翔安區
翔安區是福建省的重點僑鄉,華僑歷史悠久,英才輩出,涌現出了李吉成、楊寬裕、楊錦成、許平等、陳光別、柯朝陽等一大批僑界先輩和活躍在海外華人社團的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翔安還是臺胞、金胞的祖籍地之一,祖籍地是翔安的臺胞近40萬人。
翔安是目前祖國大陸距離金門最近的地方,翔安與金門雞犬相聞,歷史上嫁娶往來頻繁,地緣、血緣、人緣、親緣交融,特別是大嶝,更是與金門關系密切,兩邊語言相同、民俗相近,至今還有很多親戚關系。大嶝白哈礁離金門距僅1800米,是肉眼看金門的旅游名勝。翔安還擁有全國唯一的一個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稱得上是兩岸的“大超市”。
民間藝術
群龍聚翔安 (龍藝軒特制)
翔安區民間藝術有鼓吹陣、八音陣、歌仔陣、車鼓陣、宋江陣、戲燈隊、拍胸舞、跑旱船、舞獅舞龍等;地方戲曲則保留有薌劇、高甲戲、南音、獨角戲等;民間藝術有農民畫、文興瓷、漆線雕等。“拍胸舞”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呂塘戲校等先后7次赴金門、文萊開展民間藝術交流。
名優特產
編輯
文昌魚
馬巷瓊頭村的鱷魚嶼一帶海域盛產文昌魚,據史料記載自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潮州刺史韓愈殺鱷魚就發現文昌魚,并且已有人在捕撈,只是數量不多而已,大規模生產是1945年——1956年間,年產量一二千擔。文昌魚體長3——5厘米,形側扁切兩端尖細,故叫它“槍擔物”。他沒有頭,沒有眼睛,沒有耳朵,沒有鼻子,也沒有鰭鱗和脊椎,故本地有句歇后語曰:“文昌魚無鼻無目——不識時務”。它的營養極高,含有70%蛋白質,多種無機鹽,尤其是碘的含量高,是宴桌上的佳肴美味,可下菜,作魚酥,味鮮可口,它的干制品更是珍貴的海味,僑胞喜愛文昌魚,素有“嘗魚思鄉”之說。是饋贈客人的名貴禮物,是世界稀有奇珍的動物,是研究動物進化和胚胎發育的活化石。馬巷也以盛產文昌魚而聞名世界。